SONY

第一章

扎实的模拟技术是
突破的基础

除了欣赏音乐的消费电子产品之外,索尼还一直在为音乐制作领域(例如专业音频录制和混音)做出贡献。

近年来提出了高解析度电容麦克风和实现立体音场的全新音乐体验360 Reality Audio(360临场音效),
索尼在专业音频界走过的步伐成就了现在,并一直与音乐制作本身的发展高度同步。

在第一章中,将就索尼从创业到初期的产品进行介绍。

特洛伊·杰曼诺(Troy Germano)

在纽约的唱片公司—原The Hit Factory曾拥有C-37A。目前在运营Germano Studios

吉田保

对C-37P和C-38B进行了讲述。其曾录制过众多知名人士的作品,例如山下达郎、竹内玛利亚、稻垣润一、大泷咏一、吉田美奈子、滨田省吾、松田圣子等

“日本国内首台”
磁带录音机和晶体管均由索尼研制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37岁的电子工程师井深大与共事多年的同事樋口晃等人一起来到东京,并在日本桥创立了一家名为东京通信研究所的公司。公司从事的工作是修理和改良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的转换器等开始广为人知,公司被报纸报道之后,从战争时期就一直有密切交往的盛田昭夫加入到了公司,于1946年成立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以下简称东通工)。

东通工开发了真空管设备、用于模拟唱片的拾音器和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是日本国内第一台磁带录音机。从磁带的研究和开发起步,经过几款原型后,于1950年发售了GT-3型磁带录音机。每台售价约16万日元,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产品,而且机身又大又重,所以第二年新发售了一款紧凑型普及机。其主要被用于学校广播和课堂等教育相关场合。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磁带录音机的使用方法,井深于1952年赴美国考察。从那时开始,他产生了制造晶体管的想法。晶体管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元器件,当时美国才刚刚开发出来,东通工对此展开了挑战,并于1954年发布了日本首款国产晶体管。次年的1955年,在日本发售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紧接着,为了扩大在美国的销售渠道,创建了“SONY”这一商标。1957年发售的小型收音机TR-63进军美国市场,在大获成功后,于1958年将公司名称本身变更为全新的“索尼”。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1 : 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的创业成员。照片拍摄于品川区御殿山的工厂前,从左至右:樋口晃、岩间和夫、井深大、盛田昭夫。

照片2 : GT-3于1950年发售,是日本第一台国产磁带录音机。通称为“G型”,从磁带的研究、开发开始都在公司内部完成。当时是在纸带上面涂上磁粉。该机当时的售价为16万日元,重35kg。尽管这是一款面向大众的产品,但由于门槛很高,因此在1951年发售了紧凑的H型。

照片3 : GT-3的生产情景

纽约的工作室也曾使用的
真空管电容麦克风C-37A

可以说,磁带和磁带录音机的开发成了后来的数字多轨录音机的基础,而晶体管生产成了AD/DA转换器等的基础。谈到索尼的第一台专业音频设备,当属日本国内生产的首款真空管电容麦克风—C-37A。负责开发的是中津留要,他参考德国麦克风着手开发,起初在振膜上受尽了挫折。最后使用美国制造的聚酯薄膜并根据井深的建议制作出了镀金振膜。1958年发售的C-37A最初被广泛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等。之后还被用于音乐录制现场,不仅在日本国内而且在海外的工作室中也被使用。

曾运营过纽约原The Hit Factory,现为Germano Studios负责人的特洛伊·杰曼诺(Troy Germano)“我当时不知为何,总感觉C-37A有些特别”。据说他于1975年在The Hit Factory开始职业生涯时就已经在工作室中使用过C-37A。

“从那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它一直被用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录制中。说到铜管录音就是C-37A,可以说是标配麦克风。1975年左右的索尼作为专业音频设备制造商似乎还很年轻,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已成为一个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公司”。

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索尼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描述,索尼在C-37A之后还陆续发售了C-37P和C-38B等麦克风。以下是于1968年开始职业生涯,曾为山下达郎、竹内玛利亚、稻垣润一、大泷咏一和吉田美奈子等一众著名艺术家录制过作品的唱片工程师吉田保先生的讲述。

“自从我在工作室开始工作以来,一直在使用C-37P。它的音质比国外制造的麦克风清晰,而且感觉朴实。我认为是控制台的处理器和外部设备给声音赋予了个性,所以我觉得麦克风还是朴实一些好。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此外,C-38B还具有高度透明的音质。我没有使用外接电源,而是在主机里放入了006P型9V电池后使用的,所以可能没有感觉到其他杂音。此外,振膜是中型,几乎没有‘被吹动’,因此易于使用。指向性是心形的,同时覆盖范围也很广,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它也被漫才和落语在音色采样时所使用的原因”。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1 : 东京通信工业制造的日本国内第一批晶体管和锗二极管。位于图片左上角的是点接触型晶体管,右上角是结型晶体管。右下角是二极管

照片2 : 这是1958年发售的日本第一款国产真空管电容麦克风C-37A的广告。使用了镀金的聚酯薄膜制振膜和6AU6五极管作为组件。是一款至今仍拥有强大粉丝群的麦克风

照片3 : 1955年发售的日本第一台国产晶体管收音机—TR-55。虽然在当时固定式真空管收音机是主流,但TR-55以其便携式尺寸而成为当时一款新颖的产品。

C-38B原封不动地收集了
大泷咏一和稻垣润一干净透彻的声音

关于C-38B的用途,吉田先生回忆道:“主要用于录制大泷咏一的歌曲”

“大泷先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居住于福生开始就一直使用C-38B。专辑《A LONG VACATION》等应该全部是用C-38B录制的。他一定非常喜欢C-38B。他的声音语调清晰,因此我认为能够如实地收集这种声音真的是太棒了。后来,我负责录制稻垣润一先生的录音,想到大泷先生喜欢用C-38B,就觉得也许它也适合稻垣先生,因为他的声音也很有透明感。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始使用它进行歌声录制的原因,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说:‘下次尝试用C-38B录制所有的鼓声吧’,结果我们真的这么做了(笑)。第一次尝试就录到了富有光泽的优美声音哦。原因之一是高音域比动圈麦克风更长,但低音鼓等低音域也被清晰地收集到了。”

当时,不同于海外制造的电容麦克风,索尼以其忠实于原声的音质在专业音频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这是建立在扎实的模拟技术上的成果。

在下一章中,将介绍索尼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迈进数字世界的历史。

照片1
照片2

照片1 : FET电容麦克风C-37P。配备3种不同斜率的低切滤波和-8dB的PAD

照片2 : 可与006P电池配合使用的FET电容麦克风C-38B。除了与C-37P一样具有多种模式的低切滤波和-8dB的PAD之外,还配备了5kHz高切。于1970年发售,目前仍在继续销售